找到相关内容34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世音菩萨对妇女“无子之苦”的救度

    检视“无子苦”的这一项时,也可说“无子苦”是现在果,因过去未能严守净戒故造下某种恶业以致于招感此“无子”的果报。这样说并不代表佛教是一种“宿命论”,依智者大师对于众生业报的观点来看,他仍是以龙树菩萨“...

    释大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162694.html
  • 从古印度佛教与耆那教之苦行观论圣俗关系之演进(下)

    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,体型也不是我们随心所欲的等等。于此不难想见在民智未开的当时,为什么许多人仰赖婆罗门代祈神佑,以求免于宿业之苦了。  耆那教的业论带有“宿命论”的色彩,并进一步结合其独特的“灵魂观”...

    心毓、心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964093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1)

    空的规律单独强调三世因果之说,以为神魂受生,生天堂,人地狱,用以对人民施行威吓和利诱。于是佛教论为宿命论和多神论的流类。所以历代以来,除少数佛教大德对于佛教理论有所体会,修养有所成就外,佛教在社会上的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0.html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4)

    ”说来攻击佛教的“因果报应”的宿命论,而胡适却是利用范缜的学说来宣扬他的不可知论,目的在于反对科学,否认客观规律。范缜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对待认识过程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,认为离开物质就没有精神;胡适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86479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

    说和重要理念,如因果、平等、慈悲、中道、圆融等的哲学基础。换句话说,佛教的各种具体教说和重要理念都是缘起思想的展开。缘起论有别于无因论、偶然论、神造论和宿命论,是对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变和世界的本来面目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365234.html
  • 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

    的“即身成佛”的宗教思想,既与皈依于“绝对的他者”的神学宿命论判若霄壤,又与鼓吹“唯我的自由”的唯意志主义渺不相干,而是最终以神与人之间的真正对话,和基于这种对话的神与人之间的彻底的和解为其指向。这是...

    张再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666213.html
  • 破解命运之迷(1)

    给他安排工作。 还有的人说,我的命不好,这是前世造就的,是无法改变的,因而消极对待,听天由命,这是受宿命论的影响,是极其错误的。 既然人的命运好坏,是自己行善积德,或者是行凶作恶、...

    邵伟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167938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八)学佛旨趣

    从众缘而非定命”。财富来自很多因缘,不要陷入“命里有时终须有”的“宿命论”。依此纲要,又分两个部分来谈,第一是:(下一,248/4)“有宿因或更待现缘”。虽然过去布施,可以积聚福报,但还是要观待其它现前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268480.html
  • 佛教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讲授提纲(2)

    天变来的,也就是一种上帝造人说。“出”是说因是自有,如“宿作因执”者,认为因不在外而在自身,由于以前有因存在,必然产生后果。这就是宿命论。这些偏见也应否定。  中道缘起说将四对偏执加以否定,构成“八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1769588.html
  •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

    也表示两个人关系分裂的不好兆头。通常这是一种诗化的、艺术化的象征色彩,象蟠桃与长寿的联系,一般是不必认真的;但人们一认真起来,相信这种联系,就成了迷信、方术、宿命论、神秘主义,包括鲁迅批评的中医里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071204.html